快捷导航
 
郑名烈:建构—个华社共享的资料库
VIEW CONTENTS
菠菜中文网 门户 国际新闻 东南亚新闻 查看内容

郑名烈:建构—个华社共享的资料库

2024-6-22 07:15| 发布者: 离人不送| 查看: 1013 |原作者: 离人不送|来自: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longmen/2024/06/22/660159
摘要: 大马华社的历史不长,如果借助科技,要好好保存历史资料并不太难。如果能够妥善整合资源,要落实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各领...

大马华社的历史不长,如果借助科技,要好好保存历史资料并不太难。如果能够妥善整合资源,要落实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各领域的华社资料库管理系统仍是可期待的。要建构这样的史料整合大系统,需要先搭建资料登录平台,然后按类别进行分工。当然,每一类别均要有统筹者去做好区块层别工作,然后把任务分派出去。例如经济大类可按产业别分类,每一种产业又按年代把发生过大事迹、政府决策,以及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所受到的影响等不同层面的因素进行事件发展的梳理。
    
当然,资料库的建立不可能一步到位,但系统的搭建可以先走一步,其他资料的补充可以逐步跟上。先求有,再求好。先组织团队,再增加兵源。以传统老会馆为例,不苛求一步到位把成立的历史弄清楚,最起码也得把过去出版的纪念特刊的内容上载到系统留存,让本身的会员与社群对所属会馆的历史与会务有个可检索的管道。第二步对会馆历届领导层的名单应当进行爬梳与整理,进而发布到系统上。然后才将更细致的资料逐步上载。
    
可以预见的,不少会馆一定以资料遗失为由而一无法履行任务。主因是日军入侵时,当时的华团领导人因曾参与支持祖国的抗日运动,为恐遭遇日军清算,纷纷把会馆的会议记录等文献资料烧毁。但是,辨法总是比困难多。有几家华文报章已将过去的新闻全面电子化,过去对社团领导改选的讯息、发动那些活动的记录也因此保存下来。再者,地方华社领袖一般也兼具当地华小和华文中学的校董职务,把这些零星的相关资料串联起来,即有可能把二战前历任会馆领导的名单补上。
    
生活在马来西亚这样的国度里,华人的档案得靠自己保存。目前的华团组织的数量超过一万个。若要分工,董总教需担负起华小、国民型中学及独中的史料编辑的工作。中总是商会老大,对华社经济史的整理责无旁贷。华总贵为全国华团的老大哥,对华社资料收集的工作更需由它来发号司令。
    
华总创建了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这是个了不起的工程。森美兰中华大会堂也打造了森美兰华人文史馆。这两个典范只是个起步,更重要的是搭建一个全国华人的共享的资料库,为各地方华社创建地方文史馆将是很好的铺垫工作,希望华社能够尽快动起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Copyright by 2021